天价会议费的未竟之问

一年动辄花费上千万,一天花费数十万,会议费为何如此之多?背后有何猫腻?

2014-05-13 第566期

广州“晒”会议费的做法值得肯定,但动辄上百万甚至千万元的会议费,只有一个干巴巴的数字和增减情况,没有会议内容、数量、规模等具体说明,光晒出一个笼统的天文数字,公众依据什么来评判这些支出到底合不合理?相反,这些笼统的数字留下了太多的操作空间。

广州首“晒”会议费:一年动辄花费上千万

近期,广州市41个本级部门及下辖区在政府网站上公开2014年部门预算时,除“三公”经费外,不少还将会议费单独列入。记者发现,广州市本级各部门会议费预算总额巨大,相当于“三公”经费的近一半。作为全国首个主动公开公议费的地方,广州做法受到社会赞许。但在“账目”中,一些区县、部门一年动辄数百万上千万元的会议费,有的甚至平均每天一会,一天要花费数十万元,引发了不少争议。广州市花都区2014年预算晒出的会议费是2850万元。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据此估算,如果按一年250个工作日计算,每天的会议费超过11万元。这到底要开多少会?又或者这些会到底得有多豪华?自去年中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不少地方纷纷表示要改进会风、削减“文山会海”。但记者发现,从公布的预算安排中,个别部门的会议费非但没有下降,反而“逆势上扬”。[详细]

天价会议费是怎样炼成的?

会议费为何这么多?

开会,必然要产生会议费,但会议费竟然相当于“三公”经费的近一半,是否必要,就值得商榷了。会议费多,一种情况是因为会议太多,且会议超标准;另一情况可能是会议费成了“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本不是会议的开支,也列入了会议费。会议费之所以为成“筐”,其一,与监管不严有关;其二,与公开透明度不够有关;其三,与会议费预算编制口径未明确,有人浑水摸鱼有关。[详细]

夸张的会议费真是统计口径的问题吗?

很显然,“统计口径”这个词的上镜频率是被利益牢牢绑架的,荣升“第四公”的会议费背后,其实根本不是统计口径的问题,而是当前“预算管理的松懈,支出随意、混放的现象”的真实反映。[详细]

会议费莫成腐败"新招"

谨防“会议费”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会议费不是“筐”,别什么都往里装。要谨防“会议费”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除了对“三公经费”进行财政监管以外,还应把会议费等经费也纳入财政的监管范围,以此杜绝一些部门利用会议费逃避支出监管等现象。唯有将制度之门锁紧拴牢,才能让会议费花得既合理又有效。[详细]

需警惕将会议费变成“第四公”

在中央全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的情况下,各地纷纷调降“三公”费用额度,公众亦将视线聚焦于“三公”经费,而就在此时,未料会议费在悄然崛起,其规模已然跃居“三公”之后,俨然有成为“第四公”的趋势。广州市的会议费已经达到“三公”经费的一半左右,亦说明会议费的膨胀程度,需要对其加以高度警惕,避免其成长为“第四公”。[详细]

不妨查查会议费去哪儿了

只公布一个会议费的总体数据,没有说明,难免让人产生疑问:这样数额巨大的会议费是怎样“预算”出来的?将要怎样花掉?退一步讲,如果说预算公开时详细列举会议的主要内容、参会人数、经费开支等情况存在一定困难,那么至少到年底时应该公开这些费用的详细使用情况,明明白白告诉公众这些会议费去哪儿了。[详细]

如何才能防止会议腐败?

让每一笔开支都曝光在群众监督之下

广州市的天价会议费引起如此轩然大波,无非就是信息不透明、公开的预算不够明细造成的。勇于公开“三公经费”本是好事,但是要公开的详细、公开的透明才能让大家信服。这就要求政府要出台操作性强、更加明细化、更加透明化的财务管理制度,让每一笔支出都曝光在群众的监督之下,让每一笔消费都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详细]

节省会议费并没有那么难

事实上,只要肯下决定、想办法、出实招,节省会议费并没有那么难。关键在于,召开会议的人要正确认识会议的作用,不能为开会议而开,不能为造声势而开,要把会议开得简单、实用、朴素,能真正解决问题才算是好会议。[详细]

会议费报销标准及方式需明确

针对这些原因,笔者认为要刹住会风,缩减开支还需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要将“三公”经费细化,细化到不能钻空子,不能玩文字游戏方面,建立健全“三公”经费开销制度;二是会议费的报销不能仅仅凭一个文件,各地必须要有明确的报销标准和报销方式,不能将会议费模糊,出现各种“打包”“夹私”的行为;三是切实减少会议的召开,能不开的会议尽量不开,要区分会议与培训会的标准,也尽量减少政府部门的各种培训会,能不召开的培训会尽量不召开。[详细]

除了晒会议费,更要消除会议依赖症

晒会议费也晒出了机关的“会议依赖症”。会议多、会期长、开支大,已经成为一种“特色”。如今,我们的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偏高,在整个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过大,挤压了公共服务方面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国家制定的一些惠民政策,也被“堵”在了会上。比如,一份节日景区降价的文件,从中央到地方,再从地方到基层,经过“长途跋涉”,历时70天,才能够到达“目的地”。级级开会、层层“设卡”的方式,将政策“堵”在了会上,影响了执行时效,受到伤害的依然是普通百姓,因为他们才是政策的受益者。[详细]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华声在线原创策划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品:华声在线
本期责编:刘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