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禁烟:当从领导做起

中办、国办日前印发“禁烟令”,提出各级领导干部不得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等五项要求。

2014-01-01 第478期

从实践中可以看到,八项规定之后,公款吃喝明显减少;禁酒令颁布后,不少高价酒只能降价促销……控烟虽说是个老大难问题,但若有了“请领导带头”,或许与遏制公款吃喝、公务酒席等问题一样,老大出马了,难题也就不再难了。“请领导带头”这样的另类“特权”,不妨多多益善。

禁烟令后各地政府机关见闻:抽不抽看大领导

中办、国办日前印发《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各级领导干部不得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活动中严禁吸烟、要把各级党政机关建成无烟机关等五项要求。记者日前在湖南、河南、浙江等地走访发现,在吸烟成为一种“普遍礼仪”的当下,政府机关禁烟实效仍有待观察。12月30日上午,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现场,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专门提到了中央下发的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要求参会的全体人员严格遵守。不过,在会议间隙,记者还是看到一些与会代表在走廊过道等公共场所“过烟瘾”。还有代表私下议论说,“搞不懂”为什么不让抽烟了。一位经常参加湖南省重要会议的官员说,过去在湖南有个通行的“规则”:即会场抽不抽烟主要看“最大的领导”。一把手不抽烟,下面的“瘾君子”就都强行憋着;一把手抽烟,下面的干部就跟着吞云吐雾起来。[详细]

领导干部带头禁烟正当时

公共场所吸烟令受害者众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吸烟易给社会造成很多危害。如:易引发火灾、污染公共场所的空气、被未成年人效仿、影响整个群体的文明形象等等。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仅是一种缺乏修养的体现,也是一种没有道德观念的反映。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有3.5亿多吸烟者。另数据显示,我国共计有7.4亿妇女和儿童遭受二手烟的危害。而公共场所是产生二手烟最为严重的地方,其中餐厅高达88.5%,其次是政府办公场所为58.4%;当然,医疗机构、学校和公共交通工具情况稍好,但也远未达到完全无烟的要求。所以,领导干部带头禁烟正当其时![详细]

禁烟是大环境下的需要

我们知道,禁烟是讲文明、促和谐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营造“适宜创业发展、适宜生活居住”良好环境的需要。在当前中国,禁烟尤其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带头戒烟,用党纪、政纪严格要求自己禁烟,争作当代的“林则徐”,做好表率作用以推动全面禁烟。其实,不少基层“非烟民”公务员均表示,因上级男性领导多属烟民,他们对领导在办公室内吸烟连“怒”都不敢“怒”,更别说“言”了。而此次中央印发的《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正是对那些喜欢吸烟的领导干部的一个警示。所以,提倡公务员、教育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不吸烟,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好头。[详细]

公共场所禁烟:从领导做起

身先士卒 率先垂范禁烟才不再是难事

作为领导干部,要想将禁烟落到实处,就要坚持“其身正,不令而行”,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决不可越“雷池”半步。近日,微博上热议的“总书记包子铺排队就餐”,让我们看到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党风政风为之而清、社风民风为之而新。习总书记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相信,只要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禁烟就不再是难事。[详细]

带头禁烟,彰显的是对制度的敬畏

我国十年前就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签约国,2011年,原卫生部修订发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作出明确规定,更有一些地方性控烟法规相继出台。但现实是,禁烟工作在各地遭遇“走过场、无实效、难坚持”的困境,这与一些领导干部带头违规不无关系。云雾缭绕的大小会议、花样翻新的特供香烟,上行下效、投其所好,造成控烟氛围难以形成,“烟草腐败”却屡禁不止。部分领导干部漠视“禁止吸烟”等社会管理中的种种规定,不单是作风问题,更是特权思想超越规则意识的表现。领导干部如果带头“破窗”,不仅会使禁令“烟消云散”,更有损政府公信力和法律权威。领导干部带头禁烟,戒除的是生活陋习,体现的则是社会管理者对规章制度的敬畏与遵守。[详细]

公共场所禁烟,领导要带头,群众应自觉

领导要带头禁烟率先垂范

习总书记说,“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在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改作风之时,领导干部应以摒除“四风”为己任,提高认识,当好标杆,主动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切实管住自己,真正起好带头作用。[详细]

公共场所禁烟如何做

“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必须落实在“禁”上,只是“批评教育”对瘾君子还不能形成震慑力。一是防范。要通过宣传教育解决认识的问题,当吸烟者充分认识到危害时,在思想上就自觉树立起“禁烟”的警戒线,并有可能主动去劝阻和制止他人。二是惩处。禁令本身要完善、可操作,必须明确禁烟范围、执法主体和处罚规定,全面协调,加强监管,用“铁腕”整治。比如,能否考虑设临时机构专门管理,聘请退休人员在公共场所巡查,或引入民间力量来劝诫。[详细]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华声在线原创策划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品:华声在线
本期责编: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