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觉不爱的“百证人生”

“不是在办证,就是在办证的路上”,一句调侃折射了当代中国办证的现实。

2014-02-24 第511期

固然证件的存在有其必要性,毕竟人类具有社会属性,权威的凭证是社会信用构建的基础。但是,需要真“证”不代表需要“这么多证”,更不是有关机构办事拖拉、刁难群众甚至趁机牟利的借口。

中国人一生需办103种证件

准生证、户口本、毕业证、职业资格证、退休证……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端出满满一盒子的证件。曹志伟及其19人团队历时半年,调研收集了103个与人生不同阶段相关的证件,并绘制了一幅“人在证途”的图表。“我们把每个证找回来就往墙上贴,最后发现都贴不下了。”曹志伟回忆制图的过程,他把自己老父亲的证都借过来了,动员了身边所有人“寻证”。曹志伟告诉记者,入榜单的门槛是:超过3000万人需要办的证才有资格进入。这幅“人在证途”甫一亮相正在举行的广州两会,就引起了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的重视。万庆良看着一盒子证件感叹道:“我们不一定活到100岁,办证居然要办100多个!”[详细]

为何中国会成证件大国?

证件是人们在社会中生存及活动的证明

作为人在这个社会上存在并活动的一种证明,证件当然有其必要性。无论是在某一个阶段,还是某些节点,这样的证明无疑有着积极的价值。不仅如此,从社会管理的角度看,也并非可有可无。比如,相当一部分证件具有许可的意义,有了这样的证件,意味着行业准入、身份许可、法律效力等等。而整个社会,也将借此形成某种公众都能知晓并遵循的规范。[详细]

有着历史、现实双重因素

我们之所以成为一个“证件大国”,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历史原因是,过去多年来受技术条件限制,政府管理手段落后,于是推出很多证件“以证管人”。再加上过去很多政府部门职能重叠、条块分割,各自发证,发证收费,公众的证件自然就多了。经过多年技术进步和体制改革,按理说证件总量在减少,可今天还是证件很多,只能说明改革还不彻底。另外,人生证件太多还说明行政之手太长,对公民个人事务插手太多,限制太多。本该通过建立公民信用体系记录公民行为来代替很多证件,但却迟迟没有做到。[详细]

在中国办证存在哪些问题?

办证难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青年要办因私护照,由于在北京缴纳社保不足一年,按规定必须回到距北京三百多公里外的老家办理。为了一个证,他要办理和出示5个证:无犯罪证明,公司在职证明,公司营业执照,公司外派人员资格证明,本地身份证……[详细]

工作人员态度差

在办理各种证件过程中,我们常常要跑上多个地方、走上几个部门,甚至还可能因此要面对办证工作人员的火爆脾气,遭遇“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实尴尬。同时还要面对的就是漫长的等待。此外,我们往往还可能遭遇的就是一些办证部门的借机敛财行为。[详细]

假证泛滥

由于需要的证件过多,不仅无形中降低有些证件的“含金量”,而且还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市场”。谁没有在房前屋后、公共场所看到过办证的小广告?谁没有收到过办证的手机短信?违法的办证市场,不管怎么打击,依然能够在江湖上横行,除了满足了一些不法需求以外,也跟正规的办证程序存在的问题不无关联。[详细]

解决办证难应成深化改革的目标

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短期见效,应从窗口着手改作风,不让老百姓跑冤枉路、受窝囊气。长期治本,呼唤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对证件办理、流程的制定,更多着眼在管得严、管得住,对群众方不方便、服务是否到位、流程能否简化,考虑得还不是很细致。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干部们首先就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回归服务者的本色与本位。[详细]

期望“百证人生”从此不再

近来,中央一直在加大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力推简政放权。各级政府也应及时转变意识,简化办证流程,减少证件数量,合并冗叠功能,打破行政壁垒,促进政府转型升级,加强政府服务理念。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再不需要经历囧途漫漫的“百证人生”。[详细]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华声在线原创策划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品:华声在线
本期责编:张云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