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才是真正的“中式情人节”

时间:2014-02-13 15:58:50
字体:【
打印 复制链接

  中国江苏网2月13日讯 2月14日是元宵节与西方情人节重合的日子,有关“中式情人节”的说法再次被媒体推翻议论,据说元宵节才是中国古代真正的“情人节”。可通常在人们印象中,七夕才是中国的情人节,难道元宵节也是?昨天,我市民俗专家、盐都区图书馆书记王登佐对此认为,古代元宵节确有年轻人约会见面的传统,但绝不能因为某个点就将元宵节全盘等同于情人节。

  网传: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

  长期以来,互联网上经常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给在封建社会中的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旧时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据相关文献资料记载,在唐代,元宵灯节成为固定假日,灯节从汉代时的一天增加到三天。唐代京城长安历来实行宵禁,夜晚不许人们出门,但唯独在元宵节期间的三个晚上解除禁令,以便让百姓看灯。节日之夜,长安城十里长街,游人如云,热闹非凡。

  到了宋代,这项习俗更为繁盛。宋太祖赵匡胤下诏元宵灯节从三夜增加到五夜。并且,官府鼓励市民前往观灯,规定凡到大街上观灯者赐酒一杯。因此观灯者人山人海,通宵达旦。统治者以灯节来炫耀歌舞升平。

  为了进一步佐证元宵节就是情人节的说法,有人甚至翻出欧阳修的《生查子》说:“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而辛弃疾《青玉案》词的后半段:“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末了,还指出这就是描述元宵夜情人相见的情境。

  另外还有一种看法是,现在很多人说七夕是情人节,其实七夕在古代是女儿节,相当于现在的妇女节,“元宵节就是古代的情人节,古代女孩平日不出门,节日可以,所以元宵节是古代青年男女求偶约会的好时机。”

  解疑:包含多种传统文化在里面

  王登佐认为,元宵节确实存在一些浪漫的成分。但是,如果仅凭这些就将元宵节等同于西方的情人节,多少有些牵强附会。实际上,元宵节包含多种传统文化在里面,而不仅仅只是谈情说爱。

  王登佐说,相传元宵节始于汉代。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篡权夺位,大将周勃和宰相陈平等人平定“诸吕之乱”,拥戴刘邦儿子刘恒即位,称汉文帝。因平定叛乱的日子正好是正月十五,所以此后每逢这天夜晚,汉文帝都要微服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以示纪念。于是,这一天就被汉文帝定为“元宵节”。

  后来,正月十五逐渐被定春节后第一个节日,也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日。古时候人们认为这一天是大吉大利的日子。正月又称“元月”,夜在古代也称作“宵”,“元宵”便由此而得名。而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这是由于元宵的外形团团圆圆,正月十五的月亮也团团圆圆,月圆人团圆,因此元宵作为节令食品,还具有象征团圆、和睦、美满、幸福之意。

  “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道出了元宵节的欢腾、热烈,也道出了元宵节与其他节日的不同之处。”王登佐说,元宵节“闹”的方式很多,有张灯、观灯、舞龙、舞狮、扭秧歌、踩高跷等等。锣鼓喧天,满街鼎沸,游人摩肩接踵,笑逐颜开。所以有人说,元宵节是中国人的狂欢节。

  而在农村则流传着这么一句民谣,“正月十五大似年,吃块肥肉好下田。”意思是说,元宵节就跟过年一样重要,一样热闹。过了正月十五,也就算过完了年,要准备农事、开始春耕生产了。所以总体而言,正月十五闹元宵这天更多的是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幸福美满,充满和谐吉祥的节日气氛。

  不过,王登佐认为,中国人传统的元宵节遇到西方的情人节并形成社会热点,也不是坏事。因为这样反而给元宵节注入新鲜血液,给传统节日带来新的内涵,有利于传承传统节日。

  【阅读延伸】

  各地元宵节灯展起讫日期参差不齐

  闹元宵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趋于淡化,本世纪逐渐流行。如今,在盐都区尚庄一带,每年正月十五那天,还会组织灯会或挂灯笼猜字谜活动,丰富节日期间的文化生活。但在国内其他地区,元宵节灯展的起讫日期却不尽相同。

  据王登佐介绍,浙江湖州从正月十三起,至十八日收灯;河南唐河则把十四、十五、十六三天称为灯节;广东阳江是从正月初十到十五或十六日为止;福建福州则在十一日夜晚已经有人燃灯,直到二十二日晚上才开始息止。江苏丹徒以十一日为上元灯节,到二十日停止,叫做落灯节;兴化十三日张灯,至十六日停止。南京,根据《金陵岁时记》所载,以正月初八、十三日、十五日作为灯节。北京,根据杨允《长都门元夕张灯记》记载,始于正月初八,到十三日尤为盛大,十七日停止,所以自十三日至十七日,都叫灯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为何张灯结彩?

  从古至今,元宵节负载了人们许许多多美好的祝福。但是,正月十五闹元宵为何要张灯结彩呢?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市民俗专家、盐都区图书馆书记王登佐。

  “一年有‘三元’之说。正月十五称为上元,七月十五称为中元,十月十五称为下元。三元之中,上元最受重视。人们把正月十五视为吉日。”王登佐说,正月十五的明月给我们以美好的想象,人们在自然力的威力面前,需要采取一定的祭祀形式,祈祷神灵的保佑,这是很自然的。苏味道的《正月十五》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这首诗描述了长安城里元宵之夜放花灯、人山人海的热闹景象。

  王登佐说,我国民间每年元宵之夜有张灯的习俗。人们在火树银花合,明珠彻夜悬之时,或许要问元宵为何要张灯?对于这个问题,历来有几种不同的回答: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猎人射死。天帝得知后,命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欲将人们通通烧死。天帝女儿不忍心看人间受难,冒着生命危险把消息传递。众人听说,吓得不知所措。一位老人出了个主意: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三天里,每户人家都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以此迷惑天帝。正月十五日这天晚上,天兵发觉人间一片红光,果真以为是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另一种说法,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此后大权渐渐落入吕后之后。对此,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怕遭到迫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后来开国老臣周勃与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同乐的日子,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还有一说是道家所兴。因为正月十五是“三官下降之日”,而三官各有所好,天官好乐、地官好人、水官好灯,所以元宵要纵乐张灯。

  也有说是佛家发明的。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灵,所谓:“无量火焰,照耀无极。”因灯焰的照耀有两种妙用:一是破民之晦暗;二是现佛之光明,以去众生烦恼。因此在佛教仪式中,就作为佛前的供具之一。佛家鼓励信徒们张灯,经典中反复宣传:“百千灯明忏悔罪”,“为世灯明最福田”。所以,历来朝山进香,以求佛佑者,总要供奉灯油,以示广种福田;而佛教盛会则需大明灯火,以光明法王。据佛教传说,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西方十二月三十日,即乐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燃灯法会。佛教东渐,正月十五燃灯之风随之而来。

频道精选
网站地图
集团报刊系列
湖南日报 三湘都市报 文萃报 大众卫生报 科教新报 华声杂志 文萃月刊 向日葵·中国故事 放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