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的“不朽”

长江商报时间:2014-01-08 12:06:21
字体:【
打印 复制链接

  1月7日清晨,邵逸夫先生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

  奉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为圭臬,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邵氏电影即独领风骚,风靡港台地区及东南亚。从李翰祥的黄梅调电影,到张彻、刘家良的功夫片,楚原的奇情武侠片,再到李翰祥的风月片、喜剧片,一波波的潮流,皆由邵氏所推动,“邵氏明星,多如天上星”,亦非虚言。

  不过,邵逸夫的打造“东方好莱坞”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譬如旗下高管邹文怀的出走,组织嘉禾公司。邵氏实行的是大片厂制,而嘉禾的片酬机制更为灵活,并允许旗下导演、明星自组公司,作为嘉禾的卫星公司,因而更能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李小龙与邵逸夫谈合作失败改投嘉禾、“冷面笑匠”许冠文跳巢……而嘉禾正是凭借李小龙、许冠文、成龙等人的走红,逐步打破邵氏的独霸地位并后来居上。

  而邵逸夫早在70年代末就未雨绸缪,转身进军电视业,并入主无线TVB。于是,在一个电影王国走向没落的同时,他又缔造起一个电视王国,并树大根深到今日。

  由“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的片头,自可见出邵氏的自信和精益求精。而无论邵氏电影,还是无线TVB剧集,在满足观众娱乐需求、丰富观众文化生活的同时,邵逸夫也借以赢得大量财富。

  古人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作为一个投身文化产业的商人,邵逸夫无疑是极度成功的;而“立德”呢?积累了大量财富的邵逸夫又转身为慈善家,多年来将数以百亿计的款项捐向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正如网友所发布的百度地图显示,他所留下的“逸夫楼”“逸夫馆”遍布内地大江南北的高校。作为香港影视业的拓荒者,这与清末状元实业家、中国轻工业开拓者张謇先生“父实业,母教育”的理念也别无二致。

  美国思想家安·兰德所说:“从社会存在中可获得两项伟大的价值:知识和交易……每个人都能从其他人发现的知识中获益匪浅。社会存在的第二项好处是劳动分工:它使人们能够把精力奉献给特定领域的工作,并以此交换其他专业人员的劳动成果……”作为一个投身文化产业的成功商人,邵逸夫打造电影王国,又打造电视王国,通过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赚取、积累大量财富;而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又富远见地把大量财富捐献到教育事业;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又能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人才支持——教育和经济相互促进、良性循环,进而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财富取之于社会,而又回馈于社会,最终指向社会的整体进步,这样的财富伦理观,无疑是值得称道和承继的。

  今天,我们缅怀邵逸夫先生,不仅源于他在影视业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在于它践行上述财富伦理观所带给社会的巨大贡献。

  于立生

频道精选
网站地图
集团报刊系列
湖南日报 三湘都市报 文萃报 大众卫生报 科教新报 华声杂志 文萃月刊 向日葵·中国故事 放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