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价格杠杆抑高峰出行应审慎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时间:2013-12-16 00:55:37
字体:【
打印 复制链接

  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透露,针对目前北京市轨道交通早晚高峰客流集中、运力与运量矛盾突出的问题,今年将研究通过实施轨道交通高峰平峰差别化收费政策,引导乘客错峰出行。有交通界人士就此认为,平常时段降低票价,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以分散高峰客流,是可行的选择。(6月19日《京华时报》)

  去年此时,有北京市政协委员向市发改委建议,地铁高峰时段对非交通卡持卡人票价提至五六元,此言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即,北京市发改委表示,将继续执行现行轨道交通票制票价政策,不会涨价。时过一年,地铁高峰时段更大范围的“涨价”言论卷土重来,而且被赋予了地下缓挤的功效。

  理论上讲,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平常时段降低票价,应该能够让一部分人规避高峰时段、选择在平峰时段出行。但是,北京地铁高峰时段的拥挤,不是广州亚运会前夕地铁免费时段的拥挤,广州曾经的免费,导致出现了很多“观光客”,调节这部分人错时出行是可行的,而北京早晚高峰时段的拥挤,显然基本上是由上班族所形成的。

  任何公共服务价格的调整,都必须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刚性需求。譬如阶梯水价、阶梯电价,之所以要“阶梯”,是保证作为消费者的市民,最基本的生活成本要维持在一个相对能够承受的范围。还如目前的个税政策,之所以要设置免征额,也是出于保证纳税人基本的生活成本支出不缴税的考虑。应该说,公共服务价格或者税收,考虑消费者的刚性需求,是公共服务和公共财政的基本原则之一。

  作为公共交通形式之一的地铁收费,显然也应该遵从这一原则。之于早必出、晚必归的上班族,即使高峰时段地铁票价上调,只要支出额度小于开车的成本,他们还是会选择公共交通——每天从居住地到工作地去工作,从工作地回到居住地栖身,是他们的刚性需求。所以,高峰时段提高票价,未必能够有效分散高峰客流,相反,却可能大大提高上班族的交通成本。

  退一步讲,即使通过价格杠杆来调节乘客错峰出行,考虑到高峰时段以上班族出行为主,也没有必要在平峰时段降低票价的同时,在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只需要在平峰时段降低票价,而高峰时段票价维持不变,理论上即可达到目的。只不过,按照交通界人士的票价调整建议,地铁部门的票价收入将大幅提高;而只降低平峰时段的票价,地铁部门的收入将有所下降。到底如何调整,考验的是政府部门的智慧。

  路面缓堵,最有效的办法是减少小汽车出行;地下缓挤,最靠谱的做法是多建地铁多发车。这一点无须过多论证。再进一步说,北京市地铁高峰客流集中,也与“中心城区功能过于集中,居住区则多集中于城市外围”有着直接关联,这就涉及城市规划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长期来看或许很难缓挤。以此来看,通过价格杠杆抑制高峰出行,无论怎样都不过是权宜之策,尤其是涉及消费者的刚性需求,一定要慎行。

频道精选
网站地图
集团报刊系列
湖南日报 三湘都市报 文萃报 大众卫生报 科教新报 华声杂志 文萃月刊 向日葵·中国故事 放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