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到此一游”,举道德大棒不如退而自省

[来源:新安晚报]时间:2013-05-27 17:44:08
字体:【
打印 复制链接

  堂吉伟德

  5月24日,有网友称,在埃及卢克索千年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丁××到此一游”的中文涂鸦,令他感到无地自容。很快,网友“人肉”出丁××是南京一名中学生。25日,丁××的父母主动站出来向国人及埃及人道歉,也恳请得到改正错误的机会。(今日《新安晚报》A14版)“丁××到此一游”丢丑丢到了国外,舆论发力之时才发现,始作俑者不过是一个孩子。当道德的大棒、法律的追问集中喷发之时,猛然间却发现找不到了“对象”。孩子犯错,上帝也会原谅的。孩子今天的作为,何尝又不是整个社会文明素养的生动写照?

  确切地说,如何看待“到此一游”,同样是检验国民素养的一张试纸。在其间有“放过那个孩子”的理性者,也有追根究底并大加鞭挞者,甚至还有网友搜索到了丁××的学校资料。在这场似是而非的争议之中,不难发现其间充斥着伪道德者,他们正用自己不光彩的手段,在道德领域标榜自己的高尚和与众不同,用另一种方式表现自己的“到此一游”。

  全民一哄而上,舆论的粗暴而不设防,对于当事人的伤害可以说是巨大的,何况他只是一个孩子。面对一个孩子的涂鸦过错,我们不仅缺乏宽容与自省的精神,也没有扪心自问的道德自觉。所谓的道德捍卫与文明守护,最后就异化成了道德打压和自我显示的机会,人人都在发声,却没有一句针对自己。

  用不文明对不文明,用不道德对不道德,这才是道德无以实现救赎的病灶所在。有人乱倒垃圾了,另外一个人可能会破口大骂,墙上也是“乱倒垃圾者断子绝孙”的恐吓;到了景区,随手乱涂乱画者何止一人?那些乱插队、公共场合高声喧哗,动不动就拳脚相向者何止一人?若“五十步笑百步”成为普遍现象,何谈道德自律和文明自救?

  扪心自问比纠缠个案更体现文明素养,对此,我们更乐意看到的是,不是以打击、嘲笑、追问、贬低别人为荣,不以此为自己的形象加分,而是借此进行自我反思和检讨,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资格去作一个道德的守卫者,一个文明的评判者。

  不要去试图充当一个道德“到此一游者”,因为你可能没有这样的资格。要知道,最大的问题不在于行为上的习惯性表现,而在于根植于心的“道德优越性”与“饥渴感”,并将别人的过错作为突出自己的机会,在声势浩大的舆论洪流中也“到此一游”。不解决这个认识短板,那么谁都可能会成为下一个 ××”。“丁

  在此刻,我们不妨真诚地接受丁××父母的道歉,并用行动告诉孩子,这不完全都是他的错,不应由此承担过度的压力。因为,全民担当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国民素养,也是实现自我救赎的惟一路径。

频道精选
网站地图
集团报刊系列
湖南日报 三湘都市报 文萃报 大众卫生报 科教新报 华声杂志 文萃月刊 向日葵·中国故事 放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