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钦:平凡水电工人的不平凡人生

2012-08-22 08:41:38 [来源:潇湘晨报] [责编:杨帆]
字体:【

  尚未粉刷过的水泥墙,一张四方桌,上面静静端放着黄色安全帽;地上零散地堆放着水管、电线、钳子等各种水电装修器械;窗户外拉起的一根铁丝上还晾着几件蓝色工作服。这就是叶钦一年至少有300天和工友们居住生活的地方。

  他,没有显赫的家世,凭借着农民工的那份质朴与踏实,一次次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同行们的肯定和赞誉:2011年被团省委评为“湖南省优秀青年农民工”,先后被评为长沙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代表、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的党代表,2012年6月他成功当选为全国十八大党代表.

  他,没有过高的学历,靠着自身的勤奋与钻研,熟练地掌握了各项技能,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水电工人,成为项目实施团队中学习型青年农民工的典型代表;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从事建筑工业十几年来如一日,尽职尽责地完成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

  他说,“我只是一个平凡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是湖南建工集团总公司湘麓国际二期酒店(公寓)项目水电施工员——叶钦,也是今年湖南新当选的党的十八大代表。

  学徒工自学成长为优秀水电工

  1993年,叶钦高中毕业。

  高考失利,再加上家庭经济拮据,他只得跟着哥哥离开家乡望城县乌山镇,来到长沙打工学习水电安装。那一年,叶钦21岁。用他的话来说,“那是值得我永远铭记在心的一年”。

  刚开始出来的日子一点儿也不轻松,尤其是对于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且毫无施工经验的叶钦来说。在建筑工地上,每天要面对着一堆图纸,各种施工器械的操作,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叶钦知道,自己底子差,工作上就更加不能怠慢。

  为了学得经验,为了尽快适应工作,他常常会挤出时间、制造机会,跟工地上那些有经验的老师傅“交流感情”,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我好多事儿不会干,就只有多问!多干!”

  有一次,工地准备安装生产一台提升机。“刚开始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操作,常常是机器升上去了就下不来,要么就是下来了升不上去。”为了驾驭这个“新朋友”,叶钦自己找来书籍,翻看使用说明书实践操作,还常常从河西跑到河东,去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就这样,凭借着一股子拼劲与执着,他终于成功地把那台提升机制服了。

  但他并不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他开始自学电工知识。白天,他总跟在老师傅后面不厌其烦地问,珍惜每一个动手学习的机会;晚上,骑1个多钟头的自行车,到电业局举办的电业培训夜校上课。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他于1995年取得了电工证,又先后考取了特种作业操作证、电气工程职称、安全员证等各类证书。

  参加工作不到两年,叶钦就结束了自己的学徒工生涯,成为了一个小工头。

  农民工心目中共同的叶师傅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两句话用在叶钦身上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工作上,叶钦是专业技术的一把好手,又是务工青年的师者,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叶师傅”。

  叶钦说,“要想真正把一名水电施工员的工作做好也不容易”。为了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施工技能,叶钦付出了十几年的时间不断钻研,才有了今天的成绩。除掌握施工工艺、验收规范、设计规范外,他还懂得独立做水电内业资料、CAD图纸设计、变更图修改、签证、竣工图及预决算等。

  近十几年来,他一直在大型的项目担任水电施工员,积累下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他所施工的贺龙体育场工程被评为鲁班奖工程,国防科技大学0506、0507工程被评为军优二等奖工程,在建筑业内,有着良好的口碑。

  生活中的叶钦,为人特别随和。他在提高自己作业水平的同时,也会把自身学到的专业本领手把手地无私地教给曾经一起工作过的一批又一批的农村青年,大家总是“叶师傅”长“叶师傅”短地这样叫他,他也总是笑呵呵地答应着;看到有的工友有操作不当的地方,他总是及时指出,并耐心地给他们讲解。

  而今的叶钦,已成为项目实施团队中青年农民工的一面旗帜。不仅因为他过硬的技术,更因为他是大家都认可的可亲可敬的“叶师傅”。

  资助贫困女大学生完成学业

  或许很多人都认为,乐善好施至少应当建立在自己“丰衣足食”的基础上,但在叶钦这里,在别人亟需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才是唯一准则。“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带来的快乐也被放大。

  2006年,同村的张露考取了湖南科技学院,但因为家境贫困,付不起高昂的大学学费,再加上父母亲认为“女孩子家没必要念太多书”,张露面临着放弃学业的危险。得知此事后,叶钦有些坐立不安了。

  他想到自己当年求学心切却又被迫放弃学业的痛苦,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应该送这孩子去上大学!”叶钦在心里暗暗发誓。于是,就在当时自身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叶钦二话不说,来到张露家,将1万块钱交到她的手中,鼓励她“一定要好好地念下去”,并嘱咐她以后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找他。

  在叶钦的帮助下,张露已经顺利完成学业,并已在广东谋得一份工作。如今,张露一直与叶钦保持着联系,每逢年过节,张露回家也一定不忘探望这位曾经慷慨解囊,资助自己上大学的“亲人”。

  叶钦说,“看到这孩子有出息了,我觉得心里特开心。”

  多少年来,虽然每个月拿着并不丰厚的薪水,但叶钦依然在用自己最朴实的行动,践行着一份感动。望城——雷锋的故乡,正如叶钦本人所说:“生长在雷锋生长过的地方,血管里就流着一股助人为乐的血液。”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