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建春:丹心煜煤海 不改英雄色

2012-08-17 11:31:38 [来源:中国煤炭报] [责编:杨帆]
字体:【

  2010年4月26日,是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召开的前一天。在煤炭系统全国劳动模范座谈交流会上,记者坐在来自湖南省的全国劳动模范欧建春旁边。从开始到结束,他一直静静地坐着,一边听着代表发言,一边在笔记本上“刷刷”地记录着。第一条、第二条,他笔记本上的记录条理清晰……

  “白国周的这套工作方法如果能在我们矿顺利地推广,可以使我们矿的安全生产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他能总结出这套方法,还能多年如一日地坚持,真是不容易。还有李明杰对农民工的无私帮助,我听了以后很感动。”欧建春的话语中不时流露出对发言代表的钦佩。“我没做过什么大事,却能跟白国周这样的人获得同样的荣誉。我觉得党、国家和企业对我太照顾了……”欧建春朴实地说。

  2007年,欧建春曾到过北京一次,同样是接受表彰,同样是以劳动模范的身份——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也和这次一样,他接受完表彰就赶回湖南,没有时间在北京四处转转。记者问欧建春当选这么多次劳动模范的原因,他的回答竟然是:“因为领导照顾咱,同事们帮助咱……”

  “手、耳、眼”所记录的

  22年,是欧建春在煤矿的工龄。41岁,是欧建春的年龄。过去生活中一半以上的时间,他把自己交给了煤矿。现在,他担任湖南省衡阳市裕民煤矿开拓队党支部书记。具体来说,是在井下干打风钻的活儿。

  “煤矿工人能休息的时间不多,不仅仅我是这样,大家都一样。”欧建春憨厚地笑笑。工作的辛苦似乎不需要欧建春做过多描述,他的一双手已经为他记录了一切。手指关节变形,10个手指的指甲磨得很短,有几个看上去有些残缺,双手的皮肤嵌着一个个青色的斑点,布满了裂纹。欧建春说,打过风钻的工人,手大都是这样。指甲是磨损和受伤造成的,青色的斑点是碎石溅上去留的疤痕。“我们在井下干活的,都是粗人,这点小伤很正常,没人会把这当回事。但打风钻这活儿不能干太久,打一个帮就得换人,不然手会疼得受不了。”欧建春说。在裕民煤矿出勤的历史记录中,从2002年11月到2007年5月,欧建春下井1670天。“煤矿的掘进速度决定着其他环节的进度,一刻也耽误不得。这样干习惯了就不觉得有多辛苦。”欧建春说。

  欧建春在自家几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一直承担着供弟弟妹妹读书的重任。也许是从小的历练,他有着很强的耐力。欧建春谈到,自己之所以在煤矿刚工作2年就担任了班长,是因为遇到了一位非常好的师傅。师傅总是悉心指导、耐心帮助他,直到他成为一个能够在工作中独当一面的技术工人。

  在与欧建春聊天时,记者坐在他的左侧。他听记者说话时,常刻意将头扭过来,有时一个问题,需要记者重复问两次。聊了一会儿,欧建春略带歉意地对记者说:“对不起,我左边的耳朵听力有些受损。声音小了,我听不清楚。”他告诉记者,多数工人在风钻岗位上干久了,手啊、耳朵啊、眼睛啊都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毛病。

  欧建春的眼神清澈而明亮,当记者说他眼睛很有神时,他腼腆地笑着问了两次:“是吗?是吗?”然后又笑着说:“我就靠这双‘好使’的眼睛盯着井下的情况呢。”

  “葛朗台”所暴露的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劳动模范是埋头苦干型。但我今天见到的这些劳动模范,大多是学习型的,还有很多是科技型的,我也希望能跟大家多交流。”欧建春向记者谈了自己参加这次座谈交流会的感受。

  欧建春说,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据记者了解,他的3项技术革新平均每年为矿山节约资金近50万元。以往,在岩巷掘进的过程中,顶板如果容易破碎,裕民煤矿通常的做法就是采用砌碹支护方式,这样不仅浪费材料而且影响进度。

  欧建春苦苦钻研,从建房用的钢筋水泥板中得到启示,将砌碹支护方式改成了锚杆支护方式,使开拓进尺成本由原来的1100元/米降低到现在的400元/米,每年为矿上节约支出40万元,掘进速度也加快了。

  欧建春认为,对于煤矿发展,仅仅看现在是远远不够的,要时刻思考,放眼未来。“现在科技的力量十分重要,提高效益和保证安全都要从增加煤矿的科技含量入手。平时,一有时间,我就找些技术方面的书籍来读。”欧建春说,自己一直在努力提高工作水平。毕竟,对于刚刚41岁的他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谈起欧建春的个人习惯,有人给记者透露了一个细节,欧建春是个“葛朗台”。“的确,我啥也不舍得扔。我总爱在身上带个布袋,走到哪儿就拣到哪儿,那些水龙头啊、螺丝啊,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用。”欧建春认为,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一样,不能以消耗为基础,而是要以节约和不断积累为基础。

  “唯一追求”所显示的

  “我这人,没啥大追求,只是对自己负责,对我身边的工友负责,对我所在的单位负责,这就够了。”记者听说,欧建春所在的队连续21年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电视上一次次的事故报道,书本上一个个的事故案例,都被欧建春记在心里。“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所以在煤矿,没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欧建春说。

  他谈到了自己一次次的“有惊无险”:1995年,在一次施工中,他发现了瓦斯突出预兆,赶紧通知井下人员撤离,避免了一起煤与瓦斯突出的伤亡事故;1998年,在126区段钻孔排放瓦斯时,电缆由于老化起火。他和工友们齐心协力扑灭了明火,避免了经济损失;2000年,井下工作面突然涌出一股老空水,他和工友们一起用黄泥袋堵住了水,后来靠水泵抽水,避免了淹井事故。

  “煤矿开采,是人与大自然斗争,即使高度警惕,依然可能存在危险,所以时时刻刻都不能放松,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工友们负责。”欧建春说,“在日常工作中,有的人怕麻烦,忽略了一些细节,这样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为此,他不仅在安全管理方面如履薄冰,而且还进行着安全技术创新。2001年,他将煤矿井口的人力摘钩通过自己的技术创新改为惯力自动摘钩,这看似小小的发明中包含着他对所有工友的关爱之心。

  朴实的语言,扎实的脚步,就是欧建春的生活常态,也是他作为一个劳动模范的本色。谈及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后的待遇问题,欧建春笑着说:“我还不太清楚,好像国家奖励1万块钱吧。我儿子早就说,如果真要奖励1万块钱,他要帮我好好规划规划。”

要闻速递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