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党魂——访林科大生态学党支部

[来源:华声在线]时间:2012-07-02 09:27:58
字体:【
打印 复制链接

  展览室内的会同生态站模型  

  一位老师的荣誉证书  

  科研人员正在做实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态学党支部共有党员17人,占成员总数的85%。这是一个由教授、副教授、博士及海外归国人员组成的高学历、高职称的学术研究型团队;33年来,该团队在党员同志身先士卒地带领下,扎根基层,默默奉献,始终坚守在地处偏远山区的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用三代人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党魂之歌。

  吃苦耐劳:

  租三层危房 测卅载数据

  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下简称会同生态站)地处湖南中西部的中亚热带森林,距学校800多公里。每次去站里,党员们要转两次火车,再乘汽车或拖拉机,交通极为不便。在会同站设立之初,生态学党支部的成员们只能租用一栋3层危房,面积仅600余平米,科研条件可谓艰苦至极。

  而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科研人员坚持在每天早、中、晚测3次数据,一年365天从不间断。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当地每天的天气温度、湿度,每次降水的时间、雨量大小,都要求有准确记录。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每逢刮风下雨,雷电交加,科研人员都得闻“风”出动,冒雨上山,有时为采集样本甚至要守上一整晚。

  正是由于这样的坚持,会同生态站每年的野外观测原始数据达10万以上,化学分析数据(经多次检验、分析并登记造册的数据)在1万个以上。近5年来,会同生态站获得气象、水文、植物、土壤、亚热带常见树种的原始观测数据41万个,试验分析数据3万多个,并建成了相应数据库。日美等国的同行们看到这些数据后都不禁赞叹:“这样健全、长时间的连续数据就是国宝。”

  苦中作乐:

  “有船就坐船,没船就挽裤脚”

  会同生态站的艰苦虽然并不遥远,但生态学党支部成员们却并没有把这些困难当一回事,共产党员乐观与豁达的良好精神风貌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会同生态站与观测点之间隔了一条河流。河上没有桥,要过河只能靠仅有的一条船。“如果有人把船撑过去没有撑回来怎么办呢?”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闫文德主任颇无所谓地说:“我们没那么讲究的,有船有坐船,没船我们就挽裤脚趟过河。”幽默的回答引来了一片笑声。

  苦尽甘来:

  大山深处的党员献礼

  经过三代人的共同努力与坚持,以会同生态站为基地的生态学党支部在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团队共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84项,科研经费达到4324.16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14项;发表学术研究论文507篇;出版科技专著8部;申报发明专利2项;通过成果鉴定3项;由党员教师主讲的《生态学》课程被确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同时,该团队还拥有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城市森林生态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亚热带森林生态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实验室面积4528平方米,城市生态观测站360平方米,万元以上的仪器309台,设备价值达4740万元,科研综合实力得到显著增强。

频道精选
网站地图
集团报刊系列
湖南日报 三湘都市报 文萃报 大众卫生报 科教新报 华声杂志 文萃月刊 向日葵·中国故事 放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