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达人”为何能进美国名校?

教育应当尊重个性,不能“一刀切”,不能“牛不喝水强按头”。

2014-04-03 第540期

教育忽略个性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美国名校录取爱吃泡面的学生,给我国高校教育带来一些启示:如何在教育改革中以人为本,关注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精神,营造校园创新环境与创新氛围,改进教学、考试以及人才评价方法,进而使全社会都来支持鼓励青少年创新,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福州一男生爱吃泡面 被美国名校录取

太不可思议了!爱吃泡面能被美国名校录取,福州一中一名高三男生真的做到了。近日,福州一中高三学生王同学就收到了这样一张录取通知书。而听到吃泡面也能被美国名校录取的消息,同学们都惊呆了!王同学的好友将这个消息发上了微博,并配上录取通知书截图。通知书第三段翻译过来的内容是:在得知你对拉面的狂热以后,辅导员推荐了你,委员会和我都确信你会坚持到底,并且能作为罗切斯特的一员成长得更加强大。这名王同学,从小就喜欢吃泡面,有次去新加坡,吃了一袋泡面后觉得“整个世界观都被颠覆了”,之后尝遍各国泡面,这次申请美国学校时,他把这段经历加了进去,还真被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录取,招生官说录取是因为他对泡面的狂热。罗切斯特大学,全美排名第32名,据资料介绍,该校有7位学者是全美科学院院士,18位学者是美国文理研究院院士;在它的教师和校友中有8名教授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9名学者获普利策文学奖。[详细]

美国名校为何亲睐"泡面达人"?

中美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存在较大差异

吃泡面都能被美国名校录取,或许让很多人觉得惊奇,但是一细想,中外教育向来都不是统一的,录取的决定取向也不同。中美两国具有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国情,这就决定着中美两国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方法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详细]

“泡面狂热”并非被录取的唯一理由

首先我们有必要厘清一点,“泡面狂热”并非王同学被录取的唯一理由,而只是同等条件下的加分项,将这条新闻解读为“吃泡面吃进美国一流大学”显然并不准确,毕竟,美国大学同样不会放松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考核。并且,吃泡面本身并不能对美国大学构成吸引,他们欣赏的是吃出水平、吃出心得的人。[详细]

“泡面达人”胜在自我推销能力

“泡面达人”是自我推销的好手,在自我介绍中突出“泡面”元素,既为自己贴上个性标签,也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显然,为匹配美国大学崇尚自由、鼓励学生享受生活的精神气质,王同学进行了精准的自我定位,选择了合适的自我推销方式,而美国大学也以美式幽默对此给予了认同与鼓励。[详细]

爱吃泡面受亲睐实为尊重个性

注重个性发展是对学生个性的一种尊重与塑造

美国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培养人才为根本要义,这其实是对学生个性的一种尊重与塑造。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名校优先录取爱吃泡面的同学,的确在意料之中,估计从来没有哪个学生会在兴趣爱好上面写着“爱吃泡面”,这成了王同学的“个性标签”。在“拒绝雷同重视个性”的语境里,这样的学生必然很有市场。[详细]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 关注个性就是关注创新能力

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不同于他人的现实存在。个性化就是创造性的代名词,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作为教育者,就是要善于发现个性、选择个性、培养个性,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养成其自主的意识、独立的人格和批判的精神。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无数事实证明,关注个性就是关注创新能力,关注核心竞争力。[详细]

"吃泡面吃进名校"有何启示?

我国高校教育应当反思

这件事足以给我国的高校一些启示。尽管这些年我国高校在世界上的排名不断上升,但人才的创造力仍很欠缺,至今与科技类的诺贝尔奖无缘,其中,不会“尊重个性、塑造个性”肯定是原因之一。这应引起高校的重视,须知,在一个多元化时代,个体的个性越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就会越活跃,社会就越有朝气与活力。[详细]

改革教育体制 补回缺失的个性化教育

囿于现行的教育体制,人才选拔机制,我们对孩子的评价标准还是单一的学习好不好,缺失的个性化教育始终难以真正融入到日常教育当中。孩子们宝贵的成长时间,被统统用来进行标准化试题的培训,而这些考试所考察到的知识,却将是许多人一生中再也不会用到的无用论。改革现行教育体制,补回缺失的个性化教育。该好好吃吃这碗泡面的,是我们畸形已久的教育评价体系。[详细]

“吃泡面上名校”能否复制?

这样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对于我们而言,却是值得深刻反思的命题—当我们选拔人才时,能不能跳出“格式化”的眼神,在高考分数作为录取标准之外,更注重学生的个性,以及未来学生对学校的贡献?[详细]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华声在线原创策划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品:华声在线
本期责编:刘艺